近日,南京明城墙的一处墙缝中发现了8棵珍稀植物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这种植物并非普通的树木,而是被誉为‘植物界活化石’的水杉。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,也为水杉的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距今约93万年至81.3万年前的十万年间,古人类的可繁殖个体数量曾一度降至仅1000多人,这是人类历史上极为接近灭绝的时刻。当时的人类并非现代智人,而是包括智人、尼安德特人以及丹尼索瓦人在内的共同祖先,属于更为古老的古人类物种。为探究古人类数量的变化 ...
4月2日,正值湖北省第43个“爱鸟周”期间,湖北省林业局通报2025年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结果。调查显示,1145315只水鸟在湖北越冬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86590只,占总数量的7.56%。
为解决区分埃及伊蚊(Aedes aegypti)野生型(Aedes aegypti formosus,Aaf)和家栖型(Aedes aegypti aegypti,Aaa)生态型的难题,研究人员开展其种群基因组研究。结果发现 186 个 Aaa 分子特征基因,为控制埃及伊蚊种群提供新靶点,对理解其进化和传播机制意义重大。
受多重因素影响,中华鲟从2017年起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自然繁殖,野外种群难以自我维持。开展中华鲟大规模增殖放流是补充中华鲟种群数量、促进中华鲟野外繁殖的重要保护措施。 据了解,农业农村部从2024年开始加大中华鲟人工保种和增殖放流力度。当年增殖 ...
新华网广州4月1日电(李幸子)近日,广东清远长隆森林王国传来喜讯——国内最大的白颊长臂猿迁地保育种群成功迎来一只 ...
被誉为“中国白枕鹤之乡”的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,“候鸟春运大队”如约而至。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,目前已监测到白枕鹤、白头鹤、白额雁等多种国家级保护鸟类。
4月2日,成群淡色崖沙燕在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一工地筑巢繁殖,场面壮观。在该工地一面挖出的沙质“崖壁”上,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淡色崖沙燕的巢穴,一只只雏燕正从洞中探出脑袋等待喂食,而成群的成年淡色崖沙燕在巢穴的上空飞来飞去。 淡色崖沙燕是国家有重要生态、科学、社会价值的“三有”保护动物,成鸟喜捕食蚊蝇等害虫,是长江生态链中的“害虫防控专家”。目前,工地施工方已暂停挖土施工,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将淡色崖沙燕 ...
作为典型的狭域物种,云南澄广花个体数量有限,生境范围狭窄,易受人为干扰影响,属于极危物种,濒临灭绝。2021年,该物种被列入《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》。云南澄广花对研究物种演化、区域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。
辽宁盘锦的辽河口湿地是鸟类迁徙通道中的重要停歇地、越冬地和繁殖地。随着“退养还湿”,湿地修复的力度不断加大,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,重要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。
中新网湖北神农架3月27日电 (唐玉 田梦)据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研究院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27日消息,今年首只神农架金丝猴宝宝当日出生。 母猴怀抱刚出生的婴猴。李书航 摄 27日凌晨,该基地工作人员例行观察记录时发现,野外补食金丝猴种群“米糊”家庭的母猴“蜜枣”怀抱一只刚出生的婴猴,细心呵护。由于工作人员暂时未能近距离接触猴宝宝,目前还不能确认其性别。工作人员李书航表示,近期将加大对母猴 ...
新京报讯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,近日,农业农村部在安徽安庆、湖北荆州等地同步启动2025年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,本次放流中华鲟60万尾。活动期间,有关专家还就中华鲟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