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乘广五蕴论》称:“阿赖耶识者,谓能摄藏一切种子,又摄藏我慢相故,又能缘身为境界故。又此亦名阿陀那识,执持身故。”如论文所言,阿赖耶识摄藏一切种子,生起万法,故称之为宇宙人生本源。阿赖耶识义译为藏识。藏有三义,曰能藏、所藏、执藏。
2019年2月5日 · 第八识,“阿赖耶识”的意思 第八识“阿赖耶识”,阿赖耶的意思是“藏”,储存的之意,所以又名“藏识”。阿赖耶识有如我们手机内存卡贮存的功能,会储存所有数据。又称为藏识,含能藏、所藏、执藏三义,它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,在六识之外 ...
佛教用语。瑜伽行派和法相宗*五位法中的心法。梵文Astanvijnana的意译。指把人内在的心识分为八类:一眼识(Caksur)、二耳识(Srotra)、三鼻识(Ghrana)、四舌识(Jihva)、五身识(Kaa), 以上合称前五识。再加六意识(Manovijnana)、七末那识(Man-as, 意译“意”)、八阿赖耶识(Alayavijna-na,意译 ...
阿赖耶识具有成熟和沉淀的特性,前五识具有生起和停止的特性,概念与情绪心则具有能所二取分别执着的特性。 更细致地说,心识作为五根的门户,其特性与视觉功能很相似,就像眼识能够毫无阻碍地照见可见物。
阿黎耶识(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),又作阿赖耶识,阿罗耶识、阿剌耶识等。旧译作无没识,新译作藏识,或作 第八识 、本识、宅识。为佛法唯识学中的“八识心王”中所说的第八识。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,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。
主张如来藏缘起,阿赖耶识则为无常有漏法,乃一切烦恼之根本,并于前八识外加上阿摩罗识成为第九识,而以前八识为虚妄,九识为真实。 然真谛亦参酌大乘起信论,而以阿赖耶识为无记无明随眠之识,乃真妄和合之识,以第八识具有解性义为真,具有果报义 ...
阿赖耶识,佛教术语,梵文ālayavijñāna ,也译作藏识, 就是具有收藏的功能的识 ,又名空如来藏 ,亦即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 ,是圣者才能见的心识上的种子与kṛ(即虚妄分别)的相互缘起,是胜义因果,是“藏识缘起” ,是登初地以上的菩萨、圣者才能见的凡夫心。
这讲第八阿赖耶心识的这个部分,最后这个根根,我们上次比方过,拿树来比方,它像根。这个识啊,心意识,心,我们这个心念像什么?所以叫它是识。比方,第八阿赖耶识是根,这是比方哦,不要被比方骗住了。比方听过了、了解了,那个比方就不要了。
一、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,华译为“藏”,有能藏、所藏、我爱执藏三义。 1. 能藏:谓此识能含藏染、净、善、恶、无记三性诸法种子,如仓库能收纳稻麦等五谷种子。 2. 所藏:此识为前七现行识之所熏,熏成习气(种子异名),收藏在此识中,遇缘再现行。就受熏言,前七识为能熏
阿赖耶识不只是内藏、潜在于身体当中,而且与身体形成安危与共的相互依存关系,从梵文原语ekayogak.sema来看,原指阿赖耶识与身体有同一“由修瑜伽所得的安乐”(yogak.sema),也就是说透过瑜伽的修行,调伏我们的身心,当身体能够获得禅乐,则我们潜在的 ...